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系統設計探析
評價是檢查行為結果的重要手段。開展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評價工作,對規范企業資產重組行為,提高企業資產重組效績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評價企業資產重組效績,關鍵是要設計科學、合理、適用的評價系統。系統是由兩個以上可以相互區別的要素構成的集合體。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系統由主體、客體、目標、原則、方法、指標、標準、評價報告等要素構成,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系統就是通過這些要素的有機組合和相互作用而發揮其功能的。
一、評價主體
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系統的主體,是指誰有權利和動力評價企業資產重組效績。在現代企業經營環境中,隨著股權的分散、企業之間相互參股的增加以及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企業效績評價的主體已呈現多元化的格局。
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層次:
(l)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股票買賣或者策劃企業資產重組的投資者所進行的企業價值分析與評價;
(2)政府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和社會管理者所進行的企業收益能力及社會貢獻評價;
(3)資源提供者對經營者業績的評價;
(4)經營者所進行的內部管理業績評價。
二、評價客體
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系統的客體,是指主體對什么進行評價。評價客體是由評價主體根據需要確定的,不同層次的評價主體有著不同的評價客體;與此相應,設計的評價指標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從財務角度評價企業資產重組效績主要是評價企業資產重組后的財務狀況、財務效益及經營成果,既包括對企業效績的評價,也包括對經營者工作業績的評價。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盈利能力評價、償債能力評價、營運能力評價、發展能力評價和社會貢獻能力評價。
三、評價目標
目標是系統所希望實現的結果。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系統的目標是根據評價主體的需求來確定的,不同主體有不同的評價目標。但從主體需求的共性看,其基本目標是一致的,即為主體提供關于企業資產重組的財務信息。這些信息主要用于監督管理企業,考核經營者業績,規范資產重組行為,指導企業正確進行資產重組決策等。
四、評價原則
原則是指導行為的準繩。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原則是對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評價工作的行為準則和規范。
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主要應遵循五項原則:科學性、完整性、公正性、真實性和可操作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企業效績評價工作要求的提高,評價原則也將不斷充實和完善。
五、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是對評價客體狀況的具體反映,合理設計評價指標是保證系統功能的關鍵。評價指標要根據客體的特性和系統目標來設計。
一套先進的評價指標體系一般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l)適用范圍廣。在評價主體多元化格局下,評價指標必須滿足各評價主體的信息需求。
(2)兼顧長短期利益。企業效績評價的前提是發達的資本市場和經理市場以及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對經營者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使其在追求當前利潤最大的同時,必須考慮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僅僅采用利潤指標來評價企業效績,可能導致企業發展后勁不足和競爭能力下降。我國現有環境下的企業效績評價必須以長短期目標并重的綜合指標體系為基礎,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相聯系,通過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來增強對經營者行為的約束。
(3)層次分明,結構嚴密。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結構、主次分明、層次清楚的有機整體,既要保持各指標的獨立性,又要體現各指標的聯系、協調和統一。
(4)評價成本低。指標所需的數據資料要便于收集,計算、分析要簡單明了,整個評價過程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根據上述原則,我們認為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指標可分為基本指標和輔助指標兩個層次。基本指標是評價企業資產重組效績的主要指標,是整個評價指標體系的核心;輔助指標是對基本指標的進一步說明,是對基本指標的必要補充。
六、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對評價客體進行客觀、公正、科學的分析評判的標尺。只有將評價指標的實際值與標準值進行對比,才能揭示差異,得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常用的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評價標準有:
(l)預期目標;
(2)重組前實際水平;
(3)企業所在行業平均水平或先進企業實際水平;
(4)競爭對手實際水平。
為了充分發揮企業資產重組效績財務評價系統的功能,在實際工作應綜合應用各種不同的標準。
七、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是實現評價目標,完成評價工作任務所采用的手段和措施。企業資產重組效績的財務評價方法可以分為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兩個層次。前者是從財務評價的基本要求出發確立的具有指導意義和普遍適用性的評價方法;后者是為了得出具體的評價結論而采用的技術方法。唯物辯證法是分析、評價客觀事物的最一般的方法,因而也是財務評價的一般方法。只有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才能得出正確的評價結論。為了具體了解企業資產重組后的財務狀況、財務效益及經營成果,財務評價還必須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采用一些具體方法。資產重組財務評價的具體方法大多是根據系統論、運籌學和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建立的,采用何種具體方法,要根據評價的目的、要求以及所掌握的資料的性質和內容來確定。常用的具體方法有功效系數法、綜合評分法、繪制雷達圖法、杜邦分析法、沃爾比重評分法等。
八、評價報告
評價報告是系統的結論性文件。評價報告應客觀、公正、準確地反映企業情況,準確描述企業資產重組后的財務狀況、財務效益、經營成果和后續發展能力等,并作出發展趨勢預測。財務報告一般由正文和附錄兩部分組成。正文的主要內容包括評價結論、評價依據、評價方法、評價指標體系及其對比分析、對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以及資產重組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等;附錄包括有關評價工作的基礎文件、數據資料以及對有關問題的說明等。
企業資產重組效績的財務評價報告可用于以下方面:
(1)提交政府有關部門,作為經濟決策的參考依據。
(2)提交企業主管部門和有關人事或組織部門,作為對企業和經營者進行任免、獎懲的參考依據。
(3)反饋給企業決策層及有關管理部門,作為其決策和改進經營管理的參考依據。
(4)有選擇地進行定期新聞發布,加強社會輿論監督。
(5)建立企業經營者業績檔案,依據評價報告結論,將企業經營者經營業績記錄入檔。
(6)為其他有關方面提供信息咨詢。